13501168231 会员登录会员注册
小蜗牛(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首页 > 名家杂谈

中日儿童养育方式的差异
更新时间:2018/3/27
小蜗牛教育(转载自两岸早教)
日本的父母希望孩子能从小经历艰险,以便从中锻炼出顽强的性格;中国的父母则希望孩子能一帆风顺,并且总是尽可能地帮助孩子避开逆境。 
 
在中日两国孩子共同参与的活动中,中国孩子总是显得比日本孩子生存能力低,依赖性强,缺乏坚韧的性格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而构成这一切的源头却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儿童养育观念和养育方式。
作为中国近邻的日本,虽与我国共有着许多东亚文化传统,但在儿童养育方式上却存在着许多极为明显的差异,其根源在于养育观的不同。
当中国的父母还在给他们的婴儿喂糊状食物时,日本人已开始给6个月的婴儿喂成人的饭菜了。中国人想的是孩子没有牙,吃不了硬东西。日本人想的是,吃硬东西有利于牙的萌出和发展咀嚼功能。中国人认为,小孩子娇嫩,抗寒能力低,冬季只有多穿衣才能少生病,所以中国的小孩总是比成人穿得多。而日本人认为,小孩子只有少穿衣,才能增强皮肤对温度的调节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抗寒能力、防止生病的目的,所以,日本的小孩总比成人穿得少。
日本的阳光幼儿园已闻名于世,对于中国的家长来说,日本的孩子能在冬日光着身子在雪地里玩而不生病,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奇闻逸事,因为中国的孩子尽管已捂成了棉球,却还是没完没了地生病。中国人多持有一种观点,即病是冻出来的,感冒就是因为着凉,而着凉是因为穿得太少,于是对待孩子穿衣的态度是多多益善。虽然中国有句俗语要想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但是照着做的家长却微乎其微,问及原因都称自己就怕冷。看来,怕冷是中国人代代相传的一种民族习性。
在中国人的育儿方式中,重饮食是一大特点,成人们都认为幼儿养得越胖越好,所以家长对待孩子吃饭的态度也总是多多益善然而,与生怕孩子瘦的中国人正相反的是,日本人是生怕孩子胖,因为是不健康的标志。结果,被中国人视作胖瘦适中的孩子到了日本却被诊断为轻度肥胖
中国人育儿除了重饮食外,还有一大特点就是轻锻炼在多数成人看来,给幼儿良好的照顾,就是让孩子多吃多穿,至于身体锻炼则是可有可无的。结果,儿童医院里总是人满为患,父母们无不抱怨自己的孩子体弱多病。而日本人对儿童的身体锻炼却极为注重,日本幼儿教育界曾提出过一个口号,即培养不生病的孩子,由此可见日本人对儿童身体素质的重视程度。
很显然,中日两国成人在儿童养育方面的观念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在中国人看来,让幼小的婴儿吃硬食、着薄装无异于让孩子吃苦受罪;日本人却认为这是儿童成长必经的自然过程。这种养育观念的差别主要是出自两国人对于儿童适应环境的生存能力有着极为不同的认识。中国人认为儿童因不具备成人的肌体和能力而需加倍的保护,以免夭折;日本人却认为要使儿童健全地成长则需加倍的锻炼,以便尽快具备适应外界的体魄和性格。从提高儿童的生存能力来看,日本人的这种锻炼型的养育方式无疑具有积极主动性,因为这种养育方式是创造条件让儿童适应环境,能使儿童在发展自身能力的过程中,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向成熟。相比之下,中国人的这种保护型的养育方式则具有消极被动性,因为这种养育方式是创造条件让环境适应儿童,使儿童因习惯于依赖外部力量,从而抑制和减慢了自身能力的发展,甚至使一些属于人类本能的生存能力逐渐退化乃至消失。
中日两国家长对待孩子经历艰险的态度,反映出两国成人养育孩子的目标不一样。日本的父母希望孩子能从小经历艰险,以便从中锻炼出顽强的性格;中国的父母则希望孩子能一帆风顺,并总是尽可能地帮助孩子避开逆境。也就是说,中国的父母对培养孩子顽强的性格并不太关心,而把孩子是否生活得平顺安逸看作是两代人共同的幸福。中国人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到大都不要吃任何苦头,这种意识贯穿在儿童养育的全过程中。
值得指出的是,日本人注重培养孩子顽强的意志,并通过让孩子亲身体验逆境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这是我们中国人难以做到的。不言而喻,生性求安稳、怕风险的中国人既不忍于也不敢于将孩子置于艰险之中。所以,尽管中国的父母也教育孩子要不畏艰险、勇敢坚强,但这种教育只能停留在口头上,仅仅是象征性的,不可能产生真正的效果。相比较,日本人在儿童养育中,代代相传了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不是靠说教来传递的,而是通过养育方式、通过具体的养育过程将其逐渐注入到儿童的血脉骨髓里,遂构成了日本民族特有的国民性格的。这就是为什么资源极为有限的日本能在短短的几十年内,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一个重要原因。
儿童的养育方式所涉及的并不仅仅是儿童的养育习俗问题,而是一个国家的国民性格、国民素质的建构问题。遗憾的是:我们国人在培养下一代的过程中,不仅缺乏西方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冒险精神,同时也缺乏东亚邻国日本人的顽强性、坚韧性。
日本是个非常善于向别人学习的民族,在学习模仿的过程中,他们既不是全盘拒绝也不是全盘接受,而是巧取精华。日本今日的教育既保留了东方国家重基础、重训练的教育传统,又吸收了西方国家重个性、重自主性的教育传统。这种集东西方教育传统为一体的教育新体制,其优势和能量是不可低估的。相比较,我国在学习他国的经验时,常常是只学其表,尽管外在的包装不断地翻新,传统的弊端却始终难以摒弃。日本的教育启示我们,东西方两种教育传统的互补性融合是教育完善的最佳出路。